欢迎光临 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法院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云端调解+批量化解”助力知识产权保护跑出“加速度”

作者: 张明莉     时间:2025-03-21 阅读:236


3月19日,黄州区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通过“线上调解+类案集中处理”的模式,高效化解17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

案件背景:近年来,微信公众号侵权现象频发,批量案件亟需破解。原告B公司经授权取得美术作品作者A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发现被告C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擅自使用A的作品进行商业宣传,遂向黄州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C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黄州区法院受理后发现,被告C的侵权行为涉及17起同类案件,具有以下特点:侵权主体集中。小微企业法律意识薄弱,多次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传播范围广。微信公众号用户基数大,侵权行为易引发示范效应批量化解需求迫切。案件事实相似,需统一裁判尺度以提升效率。

类案检索+证据审查,夯实调解基础

案件承办法官通过裁判文书网检索同类案件,整理出“侵权事实明确、赔偿标准统一”的裁判思路,并结合公证材料、权属证明等证据,确认被告C的侵权事实成立。

双向沟通+利益平衡,促成和解共识

法官从释法明理、柔性引导的角度出发,多次联系被告 C,告知其登载微信公众号的行为构成侵权,并展示类案判决结果,强调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被告C最终承认侵权,但提出经营困难,请求降低赔偿金额。随即,法官向原告B转达被告C的困境,B亦表示“赔偿非目的,重在制止侵权”,同意协商。双方初步达成“删除内容+低额赔偿”的意向。

线上调解+当庭履行,实现高效解纷

针对被告异地难题,法院启用线上调解平台,组织双方“云上”协商。法官通过屏幕共享展示证据和类案标准,提出折中赔偿方案,获得双方一致认可。调解协议签订同时, 原告B确认被告C侵权内容已删除,C当场线上支付赔偿款项。

该案是司法创新赋能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实践,通过“类案集中调解+线上技术赋能”,实现17起纠纷高效化解,统一了裁判尺度,节省了司法资源。黄州区法院依托线上调解平台突破地域限制,降低小微企业诉讼成本,彰显司法便民理念,坚持“保护原创”与“纾困解难”并重,以柔性调解引导侵权方主动纠错,既维护了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又为小微企业发展留出空间,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法官寄语:

以法为界,尊重原创。网络空间不是“侵权洼地”,任何主体使用他人作品均需依法取得授权。原创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尊重著作权既是法律要求,更是社会责任。

合法用权,诚信经营。企业宣传应严守法律红线,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可能面临高额赔偿甚至刑事风险。建议市场主体完善内容审核机制,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授权,避免“踩雷”。

纠纷化解,调解优先。对于知识产权纠纷,建议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法院将依托“线上+线下”多元解纷机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权益保护与矛盾化解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