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法院+综治中心”联动发力,两天化解欠薪纠纷!
作者: 姜盼、贾柠畅) 时间:2025-07-22 阅读:18
“拖了这么久的工钱,今天总算是有着落了!”7月10日,在黄冈市黄州区综治中心,王某紧紧攥着调解协议,激动地向法官和调解员致谢。这场历时数月的讨薪“马拉松”,在“法院+综治中心”的联动化解下,终于画上了暖心的句号。这不仅是一起个案的圆满解决,更折射出基层治理中多元解纷机制的创新活力。
跨域讨薪:异乡客的维权之路
2024年下半年,谢某雇用王某在黄州某船舶项目里从事焊工工作。工程收尾后,谢某因资金困难,仅支付王某10000元劳务费,剩余9144元一直拖欠未付。7月10日,王某在工地找到谢某本人,但谢某拒不支付。无奈之下,王某立即前往黄州区法院寻求帮助。经询问,立案庭工作人员发现原、被告住所地均不在黄州,但考虑到王某心情激动又焦灼可能激化矛盾,便第一时间联系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戴金海法官组织调解。“农民工讨薪不容易,我这边马上处理,争取一次性化解纠纷,让大家少跑腿、早安心!”戴法官收到通知后,积极回应。
温情调解:从“背对背”到“面对面”的破冰
了解案件后,戴法官迅速联动综治中心的专业调解员展开调解。调解员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和王某、谢某谈心,耐心倾听王某诉说务工的艰辛与讨薪的委屈,同时向谢某耐心细致的讲解法律后果。待双方情绪平复,再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从法律规定讲到生活不易,以“大家都是讨生活的”共情话语拉近距离。最终,谢某承认自己拖欠行为不对,王某也理解谢某资金周转的难处,双方就还款方案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
司法确认:为调解协议加一剂“定心丸”
“协议得有法律效力,才能真踏实!”在调解员的指引下,王某和谢某当场申请司法确认。戴法官快速审查确认后,通过电子送达向双方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为调解协议赋予法律效力。若谢某未按协议履行,王某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不用再走诉讼程序绕弯路。从王某走进法院咨询,到拿到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全程零诉讼费用,仅用两天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谢谢你们!”王某的感叹,道出了群众对便捷司法服务的真切认可。
多元解纷:基层治理的“黄州样本”
这起纠纷的化解,只是黄州“法院+综治中心”联动解纷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7月黄州区法院派专业法官团队常驻综治中心以来,已成功化解285起纠纷,将大量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让群众少跑腿、少花钱、好办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我们的核心目标。”戴法官表示。
下一步,黄州区法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机制,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开辟更加畅通高效的多元解纷“快车道”,同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更加坚实的“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