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显成效
作者: 孙丽霞 时间:2015-08-05 阅读:937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为准确把握司法改革的精神,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服务群众、能动司法的功能,我院党组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为彻底解决“六难三案”的现象,院党组切实转变作风,贯彻落实上级法院的要求,,从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入手,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为完善我院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自2014年起,我院先后组织院领导和法官到外地法院和本市先进法院实地考察学习。
二、加大投入,注重建设
院党组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中,提出“转变思路谋发展,升级服务贴民心”的基本思路,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5年初我院完成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建筑面积为1593㎡,其中立案大厅500㎡,于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为确保诉讼服务中心工作有序开展,我院于2015年4月制定《关于设立诉讼服务大厅,进行“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意见》,对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及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行了精细化规定。同时按照上级法院的要求,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接待制度、服务文明用语、服务承诺、信访接待规定、院长接待制度、立案登记工作流程等制度。
一是做到“四心”。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诚心、耐心、放心、贴心的工作要求,确保来访群众无等待、诉讼服务无缺位,切实传递司法温暖,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二是建立“晨会”。坚持每天上午提前十分钟在柜台内召开“晨会”,要求全体人员上、下午上班时间均提前十分钟到岗,有群众需要服务的提前开始接待,无群众需接待时则进行工作安排;三是建立一次性告知。对初次来院要求起诉的当事人详细介绍起诉书的书写要求及应提供的证据材料,对其拟起诉的案件进行管辖及诉讼请求初步审查,避免当事人重复往返;四是设立工作台帐,对来访登记、材料收转、立案收件、法官约见、投诉和建议分别建立台账,规范各岗位工作流程;五是建立诉前调解制度。针对“案多人少”和市区两级管理的特点,我院与市、区两级司法机关实行诉调对接,由黄州区各办事处及乡镇均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本辖区的相关案件先行调解;另成立了医疗事故调解委员会,专门对市、区两级的医疗事故案件先行调解。
四、多元服务,便民到位
1、安检登记。安检区设在院大门口,由保安对来往人员进行登记和对随身物品进行安检,确保来往人员出入安全。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每日安排两名法警轮流值班,除方便协助法官和院领导接待当事人外,还方便安全监控,确保法院安全无隐患。
2、摆放宣传册。在诉讼服务中心大厅摆放《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诉讼指南》、《诉讼文书格式样本》、《诉讼费计算标准》、《立案登记程序规定》等诉讼当事人最为关心或可能存在困惑的立案材料准备、诉讼费用、司法新程序等问题的内容,逐一公开展示,让当事人在进入诉讼程序前先行熟悉自己的权利义务,更理性维护其合法权益。
3、专设约见室。为杜绝法官私自会见当事人和其代理人,设置了法官约见室。为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我院一律实行不得在办公区约见的规定。由导诉员通知当事人要会见的干警,到专用法官约见室进行接待。
4、流程化服务。新的立案窗口是集立案登记、诉前调解等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对诉讼立案,明确立案审批权限,一般案件由立案庭庭长审批,重大疑难案件由分管院长或院长审批,可以当场审查、当场立案审批、当场收费、当场分案到庭,避免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起诉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及时打印案件受理通知书、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及时办理立案手续;对不懂书写诉状和申请执行书的当事人耐心讲解并发给诉讼文书格式,提供一张纸、一支笔,方便当事人现场办理;对于起诉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书面告之应补正的材料。在司法救助方面,对经济上确有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当事人及时上报主管院长审批,予以缓减免诉讼费;在工作方式上,推行预约立案、预约接访、电话咨询等便民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立案时间长的问题。以上举措,真正实现了快立、便民、惠民的立案新格局。
5、领导接访制。为方便当事人解疑释惑,在立案信访窗口安排了诉讼引导员,在信访接待窗口设有院领导信访接待办公室,每周各分管院领导定期接访或约访、约谈当事人。信访室设有远程视频接访,信访当事人可与中、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进行视频互动,咨询法律和案件情况。信访室工作人员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信访登记、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随着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和实施,黄州区人民法院通过规范、周到、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赢取了人民群众的一直好评,更好地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
编辑:hzfy
文章出处: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