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调对接“零距离”,跑出解纷“加速度”
作者: 王科 时间:2022-12-26 阅读:1187
近年来,黄州区人民法院以最高人民法院部署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为契机,确定“围绕诉源做治理,推进诉裁提质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综治协调、法院推动、多方参与”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格局,逐步构建起全类型诉源治理与诉裁快审的闭环机制链条,跑出诉源治理加速度。
一、一键委派无缝对接,提速减负展效能
黄州区人民法院派速裁团队入驻黄冈市综合治理中心参与诉前调解案件的委托与对接工作。对法院委托综治中心调解的案件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引导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如属于速裁案件的,分配到速裁团队办理;如属于繁案的,随机分配到精审团队办理;如属于涉企商事案件的,分配到涉企合议庭法官办理。截止目前,黄州区法院共委托综治中心诉前调解物业纠纷案件87件,其中调解成功21件,转入诉讼程序的案件66件;委托调解医疗事故责任纠纷案件15件,已全部进行司法确认;委托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1件,已进行司法确认;委托调解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共计6件,已全部进行司法确认;委托调解劳务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共计22件。立案比例下浮1.57%,真正实现从外部强化溯源治理,从内部优化速裁机制,通过深化内外诉调对接,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二、高效诉调对接流程,调解网络全覆盖
在当事人来院立案时,立案人员首先仔细审查案件,判断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以及是否有调解的可能。对法律关系基本清楚、事实争议不大、法律责任比较明确的家庭纠纷类案件,如婚姻、抚养、赡养、监护、继承等;相邻关系类案件,如宅基地和不动产纠纷等;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如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民间借贷类纠纷,如诉讼标的额较小,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民间借贷案件,立案法官都充分行使释明权,主动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优势,告知进入诉讼程序后的利弊,建议当事人首先选择诉前调解,并征求、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诉前调解。如果当事人愿意,则暂缓立案,由法院将案件委托至综治中心,由综治中心指派各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综治中心内设的“法院+工会”、物业调解委员会、医疗调解委员会、物业调解委员会等七大专业调委会,各调委会坚持调解优先、自愿合法的原则,严格依据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根据各自的专业进行归口调解,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诉前阶段和萌芽状态。
三、优化诉讼服务 减少群众诉累
通过诉调对接,案件不进入诉讼程序而是直接进入诉前调解程序,由专业的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当事人也可以选择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同意调解的,直接出具调解书,免去了繁琐的诉讼程序,最大限度的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通过诉调对接中心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双方当即履行的,纠纷彻底化解。如果当事一方没有履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对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申请强制执行。适用立案预约方式处理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免收诉讼费。
今年,黄州区法院依托黄冈市综治中心,全面推行“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新模式,凸显诉前调解零成本、速度快、效力强的显著优势,将大批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下一步,黄州区法院将进一步推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开创多元解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