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法治信仰勇担神圣职责
作者: 兰建安 时间:2014-04-22 阅读:984
坚守法治信仰勇担神圣职责
——深刻领会习近平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黄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兰建安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就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方向目标、地位作用、主要任务和基本遵循,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强调了重点。
一、 领会透法治思想的新内涵。
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法治思想的新内涵对政法干警带头树立法治信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时代对政法干警的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生产力水平达到历史新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焦虑”、“纠结”和“利益诉求”,使得我们发展的形势更具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将法治定位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依靠法治,不仅能够化解新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缓解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难题,还可以不断地释放社会正能量,以最小的代价减少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阵痛”。可以说,树立法治的信仰,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身处这一时代洪流中的我们应具有的理性自觉。
二是职责对政法干警的要求。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施行法律,裁断纠纷,制裁违规,示范规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但正视国情,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改变群众的传统观念,让他们认识法治并树立法治信仰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法院干警带头坚守法治信仰,对于弘扬法治精神,引导整个社会树立法治信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守法治信仰,为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双轮驱动、实干兴区”贡献一份力量。
三是发展大局对政法干警的要求。在重大原则和根本方向问题上,发展大局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六个要点。一是坚持“一个根本”,即党的领导。二是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三是全面落实 “三大任务”,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四是坚决做到 “四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五是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即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坚持过硬队伍建设不动摇,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六是大力推进“六大工程”,即社会管理“三化三全”工程、“平安建设”工程、“执法规范”工程、“强基强技”工程、“比武提能”工程、“便民服务” 工程,努力实现惠民生、解民忧、保民安、顺民意、得民心的“五民”工作效果。
二、落实好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习近平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一项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群秉持事业理想、不断开拓进取的事业精英。要想开创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掀开人民法院发展新篇章,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证。一是坚持学习教育到位,提高干警素质。法院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组织干警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开展岗位练兵,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职业操守、纪律能力和精神士气建设。加快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加强廉洁司法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坚决做到总书记提出的“零容忍、零懈怠”,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铁的法官队伍。
二是坚持问责追责到位,敢于动真碰硬。要动真枪、出重拳、下猛药,落实“一岗双责”制。敢于问责,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集中治理损害群众权益的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和“十个不准”等规定,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自我约束。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大力开展“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集中整治,让广大干警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生活,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强化责任追究,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三是坚持机制建设到位,善于长效管理。要把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管理机制。把“正风肃纪,争做好干警”活动与法院的制度建设相结合,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政法队伍形象的突出问题,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和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提升司法公信,维护公平正义。在坚持严管的同时,要通过“创先争优”、“公信法院创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干警在审判、执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干在前、走在先、做表率、树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好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落实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将好的做法用制度确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加强法院的队伍建设。
三、肩负起法院工作的新使命。
习近平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要履行好服务中心工作的神圣使命。要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围绕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要以抓好执行办案为第一要务,努力落实“三大任务”,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推进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着力提高审判工作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全面落实改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是要履行好强化司法公正的神圣使命。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就是要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法院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决完成各项审判、执行工作,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要全面推进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环节的司法公开,让群众走进法院,监督司法。要以开展司法作风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让法官走出法院,走进社会,接受监督。要坚决做到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决不允许”,不断强化严格依法办事观念和尊重、保障人权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公开意识,严把案件质量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要履行好优化司法服务的神圣使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力推进“六大工程”,为全区“奋力建设市域发展中心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积极引导涉诉信访在法治轨道内解决,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司法行为,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释法析理,和谐化解纠纷,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要将“三万”活动与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紧贴改革发展正风肃纪,强化追责问责,确保服务经济“十六条”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创优法治环境。
编辑:hzfy
文章出处:本院